新闻动态 NEWS
你的位置:加拿大pc入口官网中文 > 新闻动态 > 【古今中外】苏轼比韩愈流行,耐人寻味
【古今中外】苏轼比韩愈流行,耐人寻味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1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57
一人一生 一个图书馆为你积累的知识安一个网上的家

图片

【古今中外】苏轼比韩愈流行,耐人寻味

图片

韩  愈

图片

苏  轼  把苏轼和韩愈比较,是个有意思的话题。两人都是文化名人,在当今文学爱好者那里,命运却有不同。  如果说两人生前的命运都不太好,相比他们的才能,命运的眷顾似不成比例,而在他们死后,却都千古流芳,永垂不朽,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帝王所不及。  这是相同点。也有不同。不同处在于,苏轼比韩愈名气大,粉丝多。很多粉丝爱到极处,认为苏轼是不能批评的。你批评谁都可以,但不能批评苏轼。这是当今明星文化、网红文化的特征之一。  其实在王朝时代,韩愈的地位远比苏轼高。配享孔庙,就是对他地位的承认。苏轼却没有这样的待遇。以古人对祭祀的看重,以历代王朝对孔子的追崇,韩愈不是圣人,却离圣人最近。  那为什么苏轼还有更多的粉丝呢?因为不到一百年,中国人站起来了,富起来了,强起来了,对于潇洒自由的苏轼更多了一点亲切,更有体认。  其实二者是有师承关系的。苏轼学过韩愈,韩愈却没有学过苏轼。苏轼对韩愈的评价:匹夫而为百世师,一言而为天下法;文起八代之衰,道济天下之溺。韩愈曾是苏轼写文章效法的对象,苏轼曾是韩愈的粉丝。  苏轼曾模仿过韩愈的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,大概有一比高下之意,最后还是搁笔了。他为自己开脱:“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”,意思是让韩愈独步一时。其实是写不出来更好的,或能媲美的。苏轼还说:“唐无文章,惟韩退之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而已。”虽略有夸大,却是心悦诚服。  当然,这是因为二人异代不同时。抛开此一角度,韩愈是正统,苏轼是杂家。虽然韩愈也杂,但杂的程度,比苏轼轻得多。韩愈继承的是儒家最优秀最先进的一支,苏轼却有更多的黄老,所谓蜀学。  在面对艰难困苦时,苏轼不为外物所滞的人生态度,擒获了更多中国人的心。而韩愈却直言犯上,不避斧铖,差点身首异处。在生死关头,苏轼不如韩愈看得开。在苏轼以为即将被杀之际,写了一首绝命诗,颇不潇洒。  笔者不想在这里一置褒贬。毕竟人的脑袋只有一个,多数人不能脱俗。但从中可以看出二人对于理想信念的坚持不在一个层面。或许,苏轼更接近于当今人们爱惜生命的潮流。  相比苏轼的潇洒自由,韩愈叹老嗟卑,也热衷名利。欧阳修因此批评他,不为无由。但这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看。毕竟当时入仕是读书人唯一的华山一条路。两人都没有隐居田园,都在做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  相比苏轼在民间的粉丝众多,其实,韩愈在知识分子那里,从来都是仰望的对象,韩愈的千古奇文更多。在历史上最优秀的志士仁人那里,韩愈是真正的侠之大者。当今自媒体不流行韩愈,不代表他在庙堂不受重视。可以说,韩愈是在朝者的最爱,是爱国人士的典范。在这个层面上,韩愈一点也不输给苏轼。  换个角度,喜欢老庄、佛家的,更偏爱苏轼。喜欢儒家的,更偏爱韩愈。从思想层面上,从个人层面上,二人没有高下优劣之别。但从实用性上,从国家民族的角度,二人却有着明显的分野。  至于文学成就,韩愈开一代风气,为万世法门,是文章的祖师爷。苏轼则有自己独特的成就,丰富了中国文学,后生可畏。  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、苏轼。有一句比喻,描述他们四人的风格:韩如潮,柳如泉,欧如澜,苏如海。这种说法姑妄言之,姑妄听之。如果觉得有道理,也未尝不可。但也过于简化,失之于狭隘。尤其是韩潮苏海的说法,明显抑韩褒苏。即使不是偏爱其中一人,也不能偏听偏信。至于自媒体上为某人站台,喋喋不休,生怕低估了自己的偶像,大可视之为八卦,一笑置之而已。  所谓流行的,不一定是最好的。不流行,不一定就差。流行性感冒,因为流行,就一定好?在文化层面,有公认,有私评。做了粉丝,往往爱乌及乌,而真正心中有一杆秤的,会有自己的主体性。  (来源:慕端赐)

图片

—The end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